Contents

etcd教程(七)---读请求执行流程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了 etcd 中一个读请求的具体执行流程。

1. 概述

下面是一张 etcd 的简要基础架构图

https://github.com/lixd/blog/raw/master/images/etcd/read-process/etcd-simple-arch.png

按照分层模型,etcd 可分为 Client 层、API 网络层、Raft 算法层、逻辑层和存储层。这些层的功能如下:

  • Client 层:Client 层包括 client v2 和 v3 两个大版本 API 客户端库,提供了简洁易用的 API,同时支持负载均衡、节点间故障自动转移,可极大降低业务使用 etcd 复杂度,提升开发效率、服务可用性。
  • API 网络层:API 网络层主要包括 client 访问 server 和 server 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一方面,client 访问 etcd server 的 API 分为 v2 和 v3 两个大版本。v2 API 使用 HTTP/1.x 协议,v3 API 使用 gRPC 协议。同时 v3 通过 etcd grpc-gateway 组件也支持 HTTP/1.x 协议,便于各种语言的服务调用。另一方面,server 之间通信协议,是指节点间通过 Raft 算法实现数据复制和 Leader 选举等功能时使用的 HTTP 协议。
  • Raft 算法层:Raft 算法层实现了 Leader 选举、日志复制、ReadIndex 等核心算法特性,用于保障 etcd 多个节点间的数据一致性、提升服务可用性等,是 etcd 的基石和亮点。
  • 功能逻辑层:etcd 核心特性实现层,如典型的 KVServer 模块、MVCC 模块、Auth 鉴权模块、Lease 租约模块、Compactor 压缩模块等,其中 MVCC 模块主要由 treeIndex 模块和 boltdb 模块组成。
  • 存储层:存储层包含预写日志 (WAL) 模块、快照 (Snapshot) 模块、boltdb 模块。其中 WAL 可保障 etcd crash 后数据不丢失,boltdb 则保存了集群元数据和用户写入的数据。

2. 读请求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https://github.com/lixd/blog/raw/master/images/etcd/read-process/etcd-read-process.png

以下面的命令进行分析:

# --endpoint=http://127.0.0.1:2379 用于指定后端的 etcd 地址
/usr/local/bin # etcdctl --endpoint=http://127.0.0.1:2379 put hello world
ok
/usr/local/bin #  --endpoint=http://127.0.0.1:2379 get hello
world

2.1 Client

1)首先,etcdctl 会对命令中的参数进行解析。

  • “get”是请求的方法,它是 KVServer 模块的 API;
  • “hello”是我们查询的 key 名;
  • “endpoints”是我们后端的 etcd 地址。

通常,生产环境下中需要配置多个 endpoints,这样在 etcd 节点出现故障后,client 就可以自动重连到其它正常的节点,从而保证请求的正常执行。

2)在解析完请求中的参数后,etcdctl 会创建一个 clientv3 库对象,使用 KVServer 模块的 API 来访问 etcd server。

etcd clientv3 库采用的负载均衡算法为 Round-robin。针对每一个请求,Round-robin 算法通过轮询的方式依次从 endpoint 列表中选择一个 endpoint 访问 (长连接),使 etcd server 负载尽量均衡。

2.2 KVServer 与 拦截器

client 发送 Range RPC 请求到了 server 后就进入了 KVServer 模块。

etcd 通过拦截器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实现了许多特性,例如:丰富的 metrics、日志、请求行为检查、所有请求的执行耗时及错误码、来源 IP 等。

拦截器提供了在执行一个请求前后的 hook 能力,除了 debug 日志、metrics 统计、对 etcd Learner 节点请求接口和参数限制等能力,etcd 还基于它实现了以下特性:

  • 1)要求执行一个操作前集群必须有 Leader;
  • 2)请求延时超过指定阈值的,打印包含来源 IP 的慢查询日志 (3.5 版本)。

server 收到 client 的 Range RPC 请求后,根据 ServiceName 和 RPC Method 将请求转发到对应的 handler 实现,handler 首先会将上面描述的一系列拦截器串联成一个拦截器再执行(具体实现见这里),在拦截器逻辑中,通过调用 KVServer 模块的 Range 接口获取数据。

2.3 串行读与线性读

etcd 为了保证服务高可用,生产环境一般部署多个节点,多节点之间的数据由于延迟等关系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当 client 发起一个写请求后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1)Leader 收到写请求,它会将此请求持久化到 WAL 日志,并广播给各个节点;
    • 只有 Leader 节点能处理写请求。
  • 2)若一半以上节点持久化成功,则该请求对应的日志条目被标识为已提交;
  • 3)etcdserver 模块异步从 Raft 模块获取已提交的日志条目,应用到状态机 (boltdb 等)。

可以看出在多节点 etcd 集群中,各个节点的状态机数据一致性存在差异。

根据业务场景对数据一致性差异的接受程度,etcd 中有两种读模式。

  • 1)串行 (Serializable) 读:直接读状态机数据返回、无需通过 Raft 协议与集群进行交互,它具有低延时、高吞吐量的特点,适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2)线性读:需要经过 Raft 协议模块,反应的是集群共识,因此在延时和吞吐量上相比串行读略差一点,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

2.4 ReadIndex

在 etcd 3.1 时引入了 ReadIndex 机制,保证在串行读的时候,也能读到最新的数据。

具体流程如下:

  • 1)当 Follower 节点 收到一个线性读请求时,它首先会从 Leader 获取集群最新的已提交的日志索引 (committed index)
    • Leader 收到 ReadIndex 请求时,为防止脑裂等异常场景,会向 Follower 节点发送心跳确认,一半以上节点确认 Leader 身份后才能将已提交的索引 (committed index) 返回给请求节点。
  • 2)Follower 节点拿到 read index 后会和状态机的 applied index进行比较,如果 read index 大于 applied index 则会等待,直到状态机已应用索引 (applied index) 大于等于 Leader 的已提交索引时 (committed Index)才会去通知读请求,数据已赶上 Leader,你可以去状态机中访问数据了

2.5 MVCC

MVCC 即多版本并发控制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MVCC模块是为了解决 etcd v2 不支持保存 key 的历史版本、不支持多 key 事务等问题而产生的。

它核心由内存树形索引模块 (treeIndex) 和嵌入式的 KV 持久化存储库 boltdb 组成。

etcd MVCC 具体方案如下:

每次修改操作,生成一个新的版本号 (revision),以版本号为 key, value 为用户 key-value 等信息组成的结构体存储到 blotdb

读取时先从 treeIndex 中获取 key 的版本号,再以版本号作为 boltdb 的 key,从 boltdb 中获取其 value 信息。

treeIndex

treeIndex 模块是基于 Google 开源的内存版 btree 库实现的,treeIndex 模块只会保存用户的 key 和相关版本号信息,用户 key 的 value 数据存储在 boltdb 里面,所以对内存要求相对较低。

buffer

在获取到版本号信息后,就可从 boltdb 模块中获取用户的 key-value 数据了。

etcd 出于数据一致性、性能等考虑,在访问 boltdb 前,首先会从一个内存读事务 buffer 中,二分查找你要访问 key 是否在 buffer 里面,若命中则直接返回。

2.6 boltdb

若 buffer 未命中,此时就真正需要向 boltdb 模块查询数据了。

boltdb 通过 bucket 隔离集群元数据与用户数据。

boltdb 使用 B+ tree 来组织用户的 key-value 数据,获取 bucket key 对象后,通过 boltdb 的游标 Cursor 可快速在 B+ tree 找到 key hello 对应的 value 数据,返回给 client。

到这里,一个读请求之路执行完成。

3. FAQ

Q:readIndex 需要请求 leader,那为什么不直接让 leader 返回读请求的结果?

A:主要是性能因素,如果将所有读请求都转发到 Leader,会导致 Leader 负载升高,内存、cpu、网络带宽资源都很容易耗尽。特别是expensive request场景,会让 Leader 节点性能会急剧下降。read index 机制的引入,使得每个follower节点都可以处理读请求,极大扩展提升了写性能。

4. 小结

一个读请求从 client 通过 Round-robin 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个 etcd server 节点,发出 gRPC 请求,经过 etcd server 的 KVServer 模块、线性读模块、MVCC 的 treeIndex 和 boltdb 模块紧密协作,完成了一个读请求。

5.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rializability

https://github.com/etcd-io/etcd

https://etcd.io/docs/v3.4/learning/

《etcd实战课》